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外语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学术交流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由普通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组成的“层次化、多入口”英语课程体系。普通英语侧重培养学生基于一般主题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通用学术英语侧重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中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专门学术英语侧重特定学科专业的词汇语法、语篇特征、书面语体特征以及工作场合英语交流策略和技能的培养。该体系为各专业学生由基础英语过渡到全英文课程提供支撑。
英语夏令营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学校从2012年开始利用夏季学期举办北京科技大学语言与文化交流夏令营(简称“英语夏令营”)。参加学生规模每年1500名左右,聘请5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科授课经验的教师团队。经过几年的实践,英语夏令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已经成为一个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模式经典、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多样、教学方式立体的品牌课程,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英语夏令营采用“文化主题大讲座+实践小课堂”的教学模式。围绕社会、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15个热点话题,基于外教合作式、多视角的阐释,采用转班与主班相结合的小班授课方式,精心设计提升公众演讲能力的Reader’s theater、强调思辨能力的roundtable debate和激发表演能力的skit等针对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全英文的环境中进行深度学习和实践。借助“贝壳英语夏令营”微信平台,打造外教空中课堂,延展课堂内容,充分践行 “互联网+”的学习模式。Field Day、Tea Talk、Honey be Mine、Line Dancing等丰富多彩的主题课外英语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西方的文化生活。而贝壳-德蒙文化桥、食在中国、篮球赛、访谈之你问我答等互动性活动则充分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以“聆听大师 致敬经典”、“当东方遇见西方”为主题的大型英语闭营演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展示舞台。
国外专家课程
为拓展本科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自2014年开始,学校在夏季学期聘请国外专家学者为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聘请的国外教师均为相关学科和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非凡的科研能力,熟谙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在某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学生有机会在校园内选修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开设的课程,感受不同的教育文化和教学模式。
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是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类课程。其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老师主持下,师生围绕某一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新生研讨课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国内外很多著名大学,如哈佛、清华等,都开设有此类课程。
开设新生研讨课旨在建立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提供教授和新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创造一个新生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探索一种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师生互动、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国外专家课程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学时学分:课内总学时一般为16或32,学分为1或2,具体由学院根据课程情况确定。
3.考核方式:其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小组工作、课堂表现、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等给出成绩。
4.选课方式:学院组织学生选课,并将选课名单交至注册中心导入本科教务系统。
5.授课模式:每门课程安排一名中方助教,由中方助教负责教学准备、课堂组织、成绩考核、成绩录入等事宜,课程学时计入中方助教工作量。
新生研讨课
1.课程性质: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一新生的专业选修课。
2.教学形式:新生研讨课围绕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以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口头以及写作训练为主,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教学活动。
3.学时学分:新生研讨课课内总学时一般为16或32,学分数为1或2,具体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4.考核方式:其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小组工作、课堂表现、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等给出成绩。
5.课堂容量:为保证小组研讨的效果,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限制在8-30人以内,具体人数由任课教师确定。
6.选课方式:大一新生在第一学年可以申请选修新生研讨课,每个学生限选一门。学生在选课阶段进行网上选课,或填写“新生研讨课选课报名表”,交至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选课,上课学生由任课教师确定,亦可通过面试确定。选课名单由学院交至注册中心导入本科教务系统。
无
无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