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妍卉

冯妍卉教授于200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03年晋升副教授职称,08年晋升教授。11年公派留美,从事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冯妍卉教授一直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专业改革,成果突出。连续5年被学生评为“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获得“我爱我师”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先后获国家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一)锐意改革:“传热传质学”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果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从2002年起,冯妍卉教授从课程体系建构到课程内容整合,从教材建设到实验教学设计、从教学模式改革到数字技术利用等全方位地对热能工程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传热传质学”进行改革和建设。聚焦多维度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全英文教材建设与精品资源共享,成果突出:传热传质学课程2006年荣获“北京市”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2007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年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020年实现MOOC教学资源全面上线。2010年传热传质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改编出版全英文教材《Heat Transfer: a Practical Approach》(2007年第1版/2020年7月第2版)。近 5 年,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改重点项目、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各1项。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冯妍卉教授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注入个人的家国情怀和成长经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因材施教。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其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实践中历练真知。在对学生“授之以鱼”的过程中实现“授之以渔”,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指导本科生学以致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5年,指导本科生4人获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指导毕业硕/博研究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7人,国家奖学金3人,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2人,“学术之星”1人,校长奖章提名1人;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1人、北京市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二等奖2人、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王补宣-过增元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级本科生创新项目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二等奖1项。

(三)追求卓越:科研、教研与教学并重

冯妍卉教授认为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支撑和深入,近二十年矢志不渝坚持钻研先进能源、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涉及的工程热物理传热传质问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重要国际、国内会议做主题报告10次。获亚洲热物性国际会议青年学者奖(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分会秘书长,《工程科学学报》、《热科学与技术》、《燃料与化工》等期刊编委。

言传身教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冯妍卉教授对自身的严苛和坚持不懈的勤勉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讲台下的每一个学生,而她对专业的热爱和教育事业的执着更是一种强大的无声号召,鼓舞着每一颗对未来有着探索欲的心逐渐萌芽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