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宁

余永宁教授,生于1934年10月。第7、8、9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1984年),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83年)。 2003年荣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

1957年大学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工艺系金相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62年破格晋升为讲师,1966年研究生毕业,1982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7-2001年任材料学院院长。

从1977年开始,主要讲授材料专业本科的“金属学”及后来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硕士研究生的“弹性力学”、“位错理论”、“体视学”、“材料结构”等课程;主持博士研究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选论”课程。参加编写1984年出版的《金属学原理》教材,独自编写2000年出版的《金属学原理》教材(获教育部2002年度优秀教材二等奖),2012年修订扩充《金属学原理》(第2版)。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材料科学基础》,“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编写《体视学》专著,与其他教师合译《金属和合金中的相变》、《金属基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等书。至2017年从教满六十年,仍然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材料科学基础”(名师班)。

1962-1977年,参加了编写《金属学》教材,讲授三届材料专业的“金属学”课程,并常带领和指导材料专业学生到轴承厂、拖拉机厂、汽车厂和重型机械厂等地进行生产实习,也曾在这些厂开展“教育革命”,进行边劳动边教学的现场教学,曾讲授“金属热处理”和“合金钢”等课程。

负责和美国工具公司合作的“双重复合硬质合金材料性能及开裂研究”和“纳米WC粉末在烧结过程晶粒长大规律研究”两个项目;参加“高压电子铝箔的开发与研制”,此项目及相关项目获多个省、部级奖;参加863重点项目“钢铁材料连铸热轧过程组织性能预报及监测系统”的一个子项目工作;发表约60篇论文。